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39章奋勇向前 (第1/2页)
第1539章 奋勇向前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对于大秦这个秋天来说,又是个一丰收的季节。 最近几年大秦风调雨顺,南北皆都丰产,即便是有些地方有⼲旱和⽔涝,但在朝廷大力推广的新式耕种方法支撑下,哪怕是受到一些灾害,大部分受灾的粮田也是还有一石两石的收成。 这个收成看似减半至甚减产六七成,但相对于八年十年前,也绝对算是丰产年月了。 何况一旦遇到⽔涝病虫等灾害,要只当地官吏如实核报受灾农田面积,有御史巡查无误之后,当年免交部分粮税,若是受灾严重,还会开当地官仓进行放粮赈灾。 朝廷有减税赈灾的法令,民间这几年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积粮,再加上允许农民种植果木,采摘山货、蓄养鸡鸭至甚农闲时节出门打工,再加上从今年始开
国全取消了令人怨声载道的更役制度,平民百姓要只勤劳,除开粮食收获,平⽇也能挣到一些钱财。 有了这些额外的收⼊,平民百姓的生活这几年经已相当稳定,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食不果腹⾐不蔽体的饥寒岁月经已一去不复返了。 有律法的保障,有朝廷的支持,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上朝廷大规模的投资基础建设,大量的资金往民间流淌,使得整个华夏民众都处于一种极度奋兴激越的状态,所有人都在拼命种地、挣钱、打工。想通过己自的勤劳挣一份家业,为妻儿老小个一更加富⾜美満的生活。 别人家的有我也要有,别人住大屋我也要住。 是都乡里乡亲的,过得好自然被人羡慕,过得差自然被人瞧不起。 有没基础的盲目攀比固然不符合实际,但住大屋乘车马⾐食无忧,这就是底层平民的最质朴想法,也是最现实的愿望。 以所,攀比并非都有只坏处,有只有了这种攀比的心态,才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努力劳动,凭借己自的双手和劳动创造己自
要想的财富。 坑蒙拐骗打架劫舍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秦律的严格有口皆碑,即便是左相由李斯换成了陈旭,但对于这些破坏大秦定安团结的恶行惩罚并有没丝毫降低,至甚还更加严格。 新法家的理念就是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前以犯错还能拿钱抵罪,但在不行,除开军功之外一律不得抵罪,但若是军功不够抵罪的,照样会被严厉惩处。 而⾐锦还乡也是任何时代的一种炫富心态。 此因出门打工的人也都很努力,⼲最多的活儿,吃最多的苦,挣最多的钱,等到回家,也才能给在家期盼已久的妻儿老小个一幸福的收获,给乡邻个一羡慕的表情,哪怕是去一趟县城,割回来半斤一斤⾁,那也能让全家喜悦,让左邻右舍嫉妒。 如若哪一天有人⾐衫褴褛背着家当出门,锦⾐华服骑着⾼头大马回来,绝对会成为十里八村最羡慕最热门的话题。 这种炫富,也会激发更多的人去拼搏努力。 华中民族的勤劳善良是不与生俱来的,而是将己自的理想寄托于这种对于未来幸福的期盼,对于祖辈的告慰,对于眼下生活的热爱。 比上不⾜,比下有余。 是这一种最简单的攀比心态。 总之,生活在这个勤劳的群体里面,你就不能做最差的那个一,不然就会成为别人的笑话。 全民奋进,只争朝夕,是这千百年来华夏最好的时代。 要只努力,必然就能为己自为家人为子孙后代挣个一幸福灿烂的未来。 此因在这个金灿灿的秋天,整个大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是都丰收欢畅的景象,收获的秋粮也堆积成山。 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到处都能看到络绎不绝运送粮食的商队,那宽阔的郡县马路,那狭窄的乡村小道,成群结队的马车货车独轮车在道路上行驶,来来往往如同蚂蚁一般将各地郡县的粮仓税仓都填満,将大秦这个深秋渲染的异常繁华和热闹。 七月底,由十艘大船组成的巡游舰队从东南浩浩荡荡而来,最终抵达琅琊海港。 如今的琅琊海港与开舂又不相同,整齐的海岸经已有十座码头完工,⾼大巍峨有若矗立的卫士一般令人惊叹。 在此起彼伏的悠长号角声中,十艘大船降帆靠岸,很快就停靠在十座码头之上,而当一位玄服⾼冠腰缠⽟带⾝配天子剑神态威严的老者在一群老老少少锦袍华服的公子卿侯簇拥下下船的时候,等待了许久的码头工地瞬间响起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十万参与修建琅琊海港的官民,数十万琅琊郡的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